天空
天空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注册于 1年前

回答
29
文章
0
关注者
1

通过基因检测能够及时了解癌细胞在身体内的MRD的状态,如果是阴就是低于二代测序的检测下限,就可以说没有复发,如果是阳那就是复发迹象是分子级复发,这时候加以干预,可以用很小的代价来压制或清除癌细胞,二代测序可以提前3-9个月以上早于影像学发现复发迹象,可以避免癌细胞对我们身体造成更大损伤。

是有可能的,感染了乙肝病毒,然后被自身免疫系统清除

化疗后血液毒性亦称为化疗后骨髓抑制,包括肿瘤化疗相关贫血(CRA)、化疗所致中性粒细胞减少(CIN)和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IT)。

白细胞的半衰期约为6h-8h,血小板(PLT)的半衰期约为5d-7d,红细胞的半衰期约为120 。红细胞的半衰期较长,受化疗的影响较小,通常下降不明显。因此,本篇主要探讨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IN)和血小板减少症(CIT)的临床处理。

CIN分级怎么分?如何分层管理?

骨髓抑制性化疗最严重的血液学毒性是CIN。当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低于2.0X109/L,就可诊断CIN。

CIN可能导致患者化疗药物剂量减少或治疗延迟,从而降低临床疗效;甚至继发严重感染等并发症,导致死亡。

因此,临床上应当谨慎对待,尤其应当注意ANC分级的评估:

轻度1级:1.5-2.0×109/L;

中度2级:1.0-1.5×109/L;

重度3级:0.5-1.0×109/L;

危及生命4级:<0.5×109/L。

粒细胞会在停药7-14天达到最低点,并且低水平维持2-3天后缓慢回升,至第21-28天恢复正常。这段时间尤其应该注意评估患者的粒细胞情况,并对症处理。

由于不同药物引起粒细胞下降的严重程度、时间不同,医生在使用化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是否会导致粒细胞下降,并通过预防性使用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抗生素等方案避免严重后果。

那rhG-CSF与PEG-rhG-CSF在临床上应该如何正确应用呢?它们的临床应用特点分别是什么呢?一表掌握,可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详情哦~

化疗后CIT如何处理?

CIT为化疗常见的血液学毒性反应之一,主要是指抗肿瘤化疗药物对骨髓巨核细胞产生抑制作用,导致外周血中PLT计数<100×109/L,进而增加出血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CIT可导致化疗剂量强度降低、时间推迟,甚至治疗终止,从而影响抗肿瘤效果,对患者的长期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然而,许多常见的抗肿瘤药物都会引起CIT,化疗药物如吉西他滨、铂类、蒽环类、紫杉类,靶向药物如阿帕替尼等。在使用时也应当关注患者的血小板变化。

CIT评估分级为:1级:75-正常值下限×109/L;

2级:50-75×109/L;

3级:25-50×109/L;

4级:<25×109/L。

出血量、PLT计数是关键

根据CIT的严重程度和症状表现,相应的处理也不相同。

对于有出血的CIT,应根据出血量和与CIT相关程度,考虑是否需要输注血小板或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

对于无出血的CIT,根据PLT计数情况,选择相应的用药方案:

  • 1级贫血应密切观察PLT计数及是否有出血倾向;
  • 对于PLT<75×109/L,则应采用药物干预

继续访问取消

[](javacript:;)

人划线

首先要改变睡眠时间,白天不能多睡,午睡时间也不要过长,控制在40分钟内,晚上睡觉时要保持黑暗的环境,不要开灯睡,或者戴上眼罩,晚饭后适当运动,晚餐后不要喝茶咖啡等饮料,睡前一小时可以喝点纯牛奶,如果是严重失眠可以咨询医生开点助眠药物

PET-CT整合了CT的技术,同时利用核素标记的代谢物显影,同时观察看到的病灶及其病灶对代谢物的摄取(SUV值),这对于判断病灶的性质非常重要。那PETCT检查不同肿瘤SUV值会一样吗?

     SUV值全称为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 ,SUV),是pet在肿瘤诊断中常用的半定量指标,是指局部组织摄取的显像剂的放射性活度与全身平均注射活度。SUV=病灶的放射性浓度(kBq/ml)/注射剂量(MBq)/体重(kg)。目前SUV已被广泛用于肿瘤良恶性鉴别及疗效评价,预后预测。一般来说,病灶的恶性程度越高,SUV值越高。

       打个比方说,我在CT上看到了一个肿物,但从影像学特点上看,很难判断这个肿物是什么性质的。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是炎症?肿瘤?还是结核?通过SUV值的大小,就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比如SUV值超过了10,那肯定是肿瘤了,如果小于2,那么多半是炎症了。再打个比方说,看到了一个很小的结节,直径只有0.5cm左右,CT上可能都发现不了,但是PET-CT显示其SUV值很高(通俗的说看起来很亮),那就考虑是恶性的,CT有可能就会漏诊了。

           SUV也就是标化摄取值,是用以肿瘤组织摄取18F-FDG示踪剂定量指标。临床通常取SUV值的大小来鉴别恶性肿瘤与良性病变,并提示肿瘤的恶性程度。SUV是衡量病灶摄取18F-FDG多少的最常用的半定量指标。临床上pet/ct检查的SUV值是有一个具体指标的,对不同的肿瘤SUV值的界定值是不一样的。

           多数学者将SUV 2.5作为良恶性鉴别界限,SUV>;2.5考虑为恶性肿瘤,SUV介于2.0~2.5之间,为临界范围,SUV<;2.0可以考虑为良性病变。例如肺部结节18F-FDG PET SUV>;2.5,提示恶性肿瘤可能性较大。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18F-FDG ; PET SUV的中值为4.03;最大氟脱氧葡萄糖(FDG)摄取值>10倍标准摄取值(SUV)与侵袭型的B细胞淋巴瘤密切相关(比值比 为2.47)。

          另外,预后判断与SUV值的联系也非常大,研究表明,原发灶或转移灶SUV<10时,预后效果相对较好,生存率较高;相反SUV>10时,预后较差。

一种观点认为,癌症患者一般是可以根据病情适当吃糖的。适当的补充糖分可以给癌细胞提供营养,而且也可以给身体正常细胞的生理活动提供必要的营养和能量。但是食用糖的时候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定,如果癌症患者伴有其他内科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这种情况下是不能吃糖的,吃糖会加重基础疾病的发展,影响机体免疫力,不利于癌症患者的预后。如果患者无糖尿病,正常情况下可以适量食用的,但不能食用太多。

另一种观点认为,糖能起到较强的致癌催化作用,特别提精白糖,严重的缺乏维生素以及矿物质,并且能消耗患者体内的矿物质以及B族维生素,从而影响了患者机体的抗癌能力。另外糖对于机体的免疫系统会带来直接的有害影响,导致白细胞的吞噬严重降低,从而无法消灭癌细胞。

而五红汤是能提升白细胞,血小板,改善贫血,五红汤里面包含红糖,不是所谓的精制糖,所以如果没有不能吃糖的基础病是可以坚持吃五红汤的。

想停伊布替尼这要看你本身的基因突变情况,以及目前的缓解状况,如果没有一些特别的高危突变,并且在ctDNA监测下MRD持续的阴,最少连续两次以上才可以考虑停药伊布替尼,即使停药后也要继续监测MRD的状态,如果MRD阳了就要及时干预

套细胞淋巴瘤病人TP53基因突变,患者化疗或移植不受益,容易复发,容易导致耐药,预后比较差,但是根据突变不同的点也有区别,有的点是属于特别强的点比如(175)就是最强的,预后特别差,也有一些比较弱的点,总之在治疗和维持阶段控制好MRD的状态,及时发现问题早早解决问题,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因TP53突变所带来的预后不良

套淋做二代测序的优势可以贯彻治疗到维持全过程,首先在初治或者复发的治疗前通过二代测序可以精准知道那些突变基因引起的发病,也就是溯源,然后根据突变选择相应的药物和药物组合来杀灭或压制突变基因,这就是精准治疗,其次,在治疗期间可以通过二代测序来准确了解身体内癌细胞被杀灭的情况(也就是MRD的状态),以及体内基因突变的变化,评估疗效,动态调整用药方案,用药次序,增减药物以达到最佳疗效,不走弯路,达到治疗目的,CR以及MRD阴。然后在维持阶段通过二代基因测序及时了解MRD的状况,如果MRD阳了,也就意味着分子层面的复发了,这比影像学上能观察到的复发要提早3-9个月以上,如果在这时候就进行干预,通过调整维持用药,或加药或加几次化疗等方法把复发的癌细胞及时杀灭,又是达到MRD阴的状态,然后又可以继续维持 ,用极少的身体损伤及经济上的代价换来长期维持长期有质量的生存,这就是精准治疗。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