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患者群里,每天非常多的讨论,各种,但大多数都是,哎,你用什么方案治疗啊?方案花了多少钱啊?能报销多少啊?几乎很少有家属会关心患者的身体是否耐受现方案,患者是否已经感染,或者感染的风险有多大?
感染的感受如何?只有患者本人心里最清楚。
文献报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最大的死亡原因,是感染,占33%。所以每次北医三院血液科杨萍主任,都会跟套淋患者及家属,反复强调感染的问题。
我们来看看杨主任开的医嘱,一起来分析一下。
感染的问题,杨主任一共分成了4个模块,其中第3第4又分出了子模块。我们按照逻辑来整理一下,见下图:
1. 剂量调整
此处指的是化疗/靶向药的剂量,因为这些药物会造成骨髓抑制,就会降低我们的免疫,免疫降低就更加容易感染。所以,可以通过药物剂量的降低来防止/减缓感染(当然还需要平衡治疗效果)。
2. 预防感染
a. 阿昔洛韦。是预防病毒感染,尤其套淋患者,容易得疱疹病毒。
b. 磺胺。磺胺在此处,对于套淋患者而言,主要预防卡肺的感染。但需要注意有无过敏反应,另外预防过程中注意监测肾功能(该药有肾脏毒性)。
注意:【套淋患者可以根据CD4的水平,如果CD4<200,则感染风险增加;如果CD4<100,那就强烈推荐来预防感染】。
c. 如果白细胞下降,则还需要额外口服抗生素来治疗感染。
3. 支持
a. 丙球(丙种球蛋白),增强免疫调节和抗感染能力。
b. 胸腺法新,这个不用说了,群里N多患者都在打。
4. 血象(密切监测)
这里总结下上面3个,第一个剂量调整是降低致免疫缺陷的主要因素,第二个预防感染是事前事后的预防,第三个支持是提升免疫的主要手段。
那效果如何呢?就需要通过血象来密切观察,你说你一个月做一次,那你心也太大了,那些风险的时间点,你就很容易错过。
参考文献:
Ostrow S, Diggs CH, Sutherland J, Wiernik PH. Causes of death in patients with non-Hodgkin's lymphoma. Cancer. 1981 Aug 1;48(3):779-82. doi: 10.1002/1097-0142(19810801)48:3<779::aid-cncr2820480320>3.0.co;2-3. PMID: 7248904.